五十七年前,五名台灣年輕人與一名美國駐台外交官為了到美國參加帆船賽,特地從基隆駕駛「自由中國號」,經百餘天航行,抵達美國舊金山,成為台灣首艘橫渡太平洋的木造帆船;這艘船在海外半世紀後,昨天運抵國門,將安置在海科館,見證台灣航海史。 台灣木造帆船「自由中國號」一九五五年僅以風帆動力,駛抵美國舊金山後,一直滯留海外,因為年久失修,一度面臨解體命運。 當年開船的船員周傳鈞等人二○○六年曾經參加基隆航海節活動,喚起塵封歷史;經海洋大學與地方人士奔走,最後由文建會出面主導搶救古船計畫,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 陽明海運震明輪四月三十日從美國奧克蘭港出發,將「自由中國號」運往台灣,昨天凌晨四時抵達基隆港,參與搶救古船計畫成員與船員家屬上午前往迎船。 當船身緩緩地落在拖板車上,船首隱約可見中式帆船的魚眼彩繪,斑駁的船體似乎述說著百年船齡,除了船身外,主船桅也跟著運送回台。 搶救古船計畫主持人羅綸新、文建會文資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與船員家屬代表周傳基撫摸船身,現場歡聲雷動。 王壽來說,自由中國號當年航行一百一十四天到美國,回家時卻已是五十七年後;當他觸碰船身,激動地快落淚,這艘船也象徵台灣人冒險犯難的精神。 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羅綸新三年前接受文建會委託,兩度赴美評估船體、於內河段運輸,他昨天在眾人驚呼中,爬上高聳船體,將國旗插到船上,代表中華民國籍的帆船終於返鄉了。當年船員周傳鈞的哥哥周傳基說,看到帆船回到當年出發地基隆,內心很感動。 參加迎船的太平公主號船長劉寧生勘查船體,他說,自由中國號使用福州杉製成,雖然船齡老舊,但結構還算扎實。 「自由中國號」抵達基隆港後再轉運至海科館存放,文建會預計七月十一日舉行迎船活動。 海科館籌備處主任柯永澤指出,帆船運抵海科館後,將委由專家學者調查研究,著手修復工程,預計最快明年三或四月完工。 | 2012.05.18 04:33 am |
差點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木造帆船「自由中國號」昨天終於回到台灣,八十八歲的船員家屬周傳基特地拍攝紀錄片,希望重現當年這群勇士駕駛無動力帆船橫渡太平洋的創舉。
|
周傳基是「自由中國號」船員周傳鈞的哥哥,昨天在基隆港專心拍攝,準備製作紀錄片。 記者沈旭凱/攝影 |
「自由中國號」在海上航行一百一十四天,抵達美國舊金山,雖然錯過帆船賽,但橫渡太平洋創舉,轟動海內外。
「自由中國號」自此流落美國五十七年。搶救古船計畫主持人羅綸新說,他到美國與船東接洽時,對方很快就答應捐出「自由中國號」,讓它回到台灣;但船東去年驟逝,船東女婿代表捐船,令人感念。
當年自由中國號六名船員,目前仍有三名健在,包括周傳鈞、胡露奇和麥克文。昨天由周傳鈞的哥哥周傳基以家屬身分出面迎船。
八十八歲周傳基是北京電影學院的退休教授,昨天帶了一名學生拍攝紀錄片。弟弟駕船橫渡太平洋時,他並不知情。事後朋友看到美國LIFE雜誌報導,輾轉告訴他;想不到事隔半世紀,這艘船還能回家,令人感動。
羅綸新說,七月的迎船活動,周傳鈞一家十口都要來,定居澳洲的胡露奇雖不良於行,也會在家人陪伴下與會;美國人麥克文及船員陳家琳、种玉麟的家屬也將出席。
留言列表